深春五月,綠樹成蔭,芳草如茵,走進徽縣高橋鎮、榆樹鄉的溝溝峁峁,廣袤田野,隨處可以看到田地里村民育苗,拔草,松土、澆水、起苗等一幕幕忙碌的景象,一車車裝滿苗木的車輛整裝待發,苗農數著一沓沓鈔票滿臉蕩漾著舒心的微笑。
“這個時候,我們村的大部分人都在田地里幫助育苗大戶移栽樹苗,每人每天都能輕松掙到一二百元錢。”甘肅省徽縣高橋鎮四合村村民張凡林一邊忙活著手里的樹苗,一邊高興地說。而這樣的場景,在高橋鎮隨處可見。
近年來,徽縣積極實施“123帶動百千萬”產業扶貧工程,緊緊圍繞“建設中國苗木之鄉”目標,緊抓國家扶持林業發展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政策機遇,堅持大地增綠、生態增效、群眾增收的發展理念,把苗木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之路,以農村“三變”改革為契機,以整體脫貧為目標,準確把握區域特征和資源優勢,挖掘鄉村閑置資源,培育特色富民產業,走出了一條依托苗木產業、助推扶貧攻堅的發展路子,實現了生態增效、產業富民、村集體增收、貧困戶脫貧的“多贏”局面。
截至目前:全縣育苗面積累計達到17.6萬畝,其中今年新增1.6萬畝,發展育苗專業村100個、輻射帶動育苗戶13400戶、育苗專業合作社83個、規模以上苗圃3920處,苗木總產值達到21.7億元,初步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、“支部+協會+農戶”、 “能人大戶帶農戶”、“千家萬戶”四種苗木發展模式,呈現出多元化、大廣角,立體式的良好發展態勢和“一鎮一業,一村一品”的苗木發展格局已經成為增加群眾穩定收入的主要支撐。
春秋兩季,正是苗木銷售、定植,繁育的黃金季節,在高橋鎮,家家戶戶的農業生產活動都與苗木產業有關,每年這個時候村子里就會出現了用工荒。
50歲的康四全是土生土長的高橋鎮四合村人,也是甘肅康鑫苗木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。自從創立苗木綠化公司以來,康四全付出了很多,也收獲了很多。據康四全介紹,每天平均都要有50至60人到他的苗木基地里干活,最多的時候一天200多人干活。男工一天最多可以掙到500元,手腳麻利的女工一天也可掙200多元。
張凡林是康鑫公司的“長期”工,除了忙完自己家的活基本常年都在公司務工,說起這幾年的收入,他難掩自己心里的幸福感。他說:“我長期在康鑫公司務工,每年最少有4萬多元的固定收入,加上自己家也常年繁育苗木,公司代我銷售,說實話我每年收入都很可觀。”
劉成義、周新紅都是身兼苗木公司“股東”和務勞工者雙重身份的土地入股和勞務大戶,多年來,依托苗木公司,不但使自己在苗木產業上成了當地響當當的土專家,在育苗,定植,新品種引進上都能創新發展,做到獨樹一幟,也能在苗木銷售,市場行情方面做到精準分析,使自己家的苗子也能賣上好價錢。
說起今后的發展之路,康四全已是信心滿滿。他說:“今后依托現有苗木基地,融合當地茶馬古道貿易文化,爭取把旅游業也發展起來。旅游是一項持久性的產業,只要旅游業發展起來了,就能帶動村上各項經濟的發展,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。”